“薪火相传 知史明道”|图书馆第二党支部联合人文学院党支部开展党课 跨越时空的“红色课堂”活动
铭记历史薪火,赴续红色基因。为深切缅怀光华大学爱国报国的光荣传统,传承其“格致诚正”的治学精神,图书馆第二党支部与人文学院学思先锋硕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联合开展联学共建活动,于3月25日共同参观“光华大学早期办学历史中的红色印记”专题展览。东华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毛莉、副馆长徐效丽,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资雪琴与两个支部的师生党员一起,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献和实物展品,重温光华大学“教育救国”的办学历程,深刻感悟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光华大学——这所诞生于“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浪潮中的著名学府,以其“格致诚正”的校训,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在这片育人的沃土上,曾涌现出“民族魂”鲁迅、革命戏剧家田汉、史学泰斗吕思勉、抗日烈士刘湛恩、“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化学家张青莲等一大批国之栋梁。他们以笔为剑、以学报国,用生命诠释了光华大学“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作为中国近代私立高等教育的典范,光华大学的校史就是一部爱国志士的奋斗史诗。在民族危亡之际,光华师生或投笔从戎奔赴战场,或潜心学术培育英才,或挥毫泼墨唤醒民众,以不同方式践行着知识分子的家国担当。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从新文化运动到民主革命,处处可见光华人挺膺担当的身影。
本次展览以“光我中华 爱国兴学”“左翼文化 宣传进步”“抗日救亡 热血报国”“革命精神 薪火永传”“作育人才 建设国家”五个主题篇章,系统展现了光华大学师生在民族救亡图存时期的爱国壮举。展览通过百余件珍贵历史照片、手稿文献、实物档案等第一手资料,生动还原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光华师生的革命足迹。
参观过程中,师生党员们驻足凝视每一件展品,时而低声交流感悟,时而认真记录心得。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大家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师生党员动情地说:“这些发黄的文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传承这份红色基因,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
“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光华师生以‘教育救国'为信念,在战火纷飞中坚守讲台,在民族危亡之际培育栋梁,用知识的力量点燃了民族复兴的希望之火。”今日东华大学与光华大学一脉相承。回望历史长河,我们既要铭记先贤的学术丰碑,更要传承他们的精神火种,赓续文化血脉。让这份融汇了爱国情怀、学术追求和道德操守的光华精神,在新的时代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